投稿须知

湖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投稿须知

(投稿前必看信息)

 
一、投稿声明
    1.甲方保证所投稿内容不涉及政治问题,不涉及学术与出版伦理及一稿多投在内的学术不端等问题。  

2.甲方保证所投稿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和相关企业机密信息。

3.甲方保证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;多单位合作的稿件,保证单位排序没有异议,且无知识产权纠纷。论文投稿后不得变更任何署名(含作者姓名和机构信息)信息。

4.甲方保证由论文的通信作者(未标注通信作者的由第一作者)负责论文的修改、答疑、校对及稿酬等与稿件有关的所有事宜。

5.甲方保证文责自负。如出现与1~4项不符的情况,由作者承担一切责任并负责赔偿乙方相关损失。

6.甲方保证通信作者审读全文,包括: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;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;名词术语规范;统计学处理正确;法定计量单位正确;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无误。

7.乙方有权在尊重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对来稿进行文字上的修改、删节。如作者不同意修改或删节的,请在来稿时声明。

8.乙方已有自建网站,并加入了中国知网、万方数据、维普资讯网、超星域出版等网络平台或数据库。为使论文内容的出版传播更加通畅,除汇编权、复制权、发行权外,乙方同时也获得了(甲方授权的)论文内容的网络信息传播权和许可第三方使用“网络信息传播权”等权利。适用地域:世界各地。

9.请甲方认真阅读此约定。以上相关约定自稿件投递成功之时就随之生效,如甲方不同意上述约定条款,请在来稿之时作出具体声明。

10.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对上述条款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
二、稿件要求
1.来稿内容及行文要求

来稿应有创新;立论科学,主题明确,推理严谨;词语准确,句子精练,使用标准简化字;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、数字用法、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。
2.排版要求

A4页面(左右页边距2 cm,上边距3 cm,下边距2 cm),正文5号字,单倍行距,单栏排,具体格式要求请查阅《湖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投稿模板》逐一对照。建议使用Word2010及以上的版本排版。 
三、稿件格式要求

1文稿的篇幅、卷面、结构、首页注释、层次标题

1.1文稿的篇幅(包含文摘、图、表、参考文献,以出版版面计算):行文内容不少于4版,折合字符8000以上(含图片数据).

1.2 文稿内容应包括:文题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单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分类号(英文稿不需要)、英文译文部分(包括标题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,摘要,关键词的译文)、正文、(致谢)、参考文献。

1.3文稿首页地脚注释(以下格式中,空格、标点符号照写)

     收稿日期: yyyy-mm-dd

     基金项目: 基金项目类别(项目编号)

     作者简介: 第一作者的姓名(出生年 - ),性别,职称  ;  姓名,通信作者:职称, E-mail :…… 
1.4  层次标题序号

1.4.1  层次标题左顶格.

1.4.2 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.例如,

     一级标题使用 1, 2, 3 …;

     二级标题使用1.1, 1.2, 1.3, …;

1.4.3  层次标题以下,还可使用1), 2), 3), ….这时,退2字起排. 再以下,使用 a), b), c), ….这时,退2字起排.

1.4.4   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.

1.5  其他序号

  图片、表格、引文、公式、定理等的序号,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,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.

1.6  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:应随文给出,先见文,后见图、表.

2 文题、作者姓名、作者机构、摘要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

2.1  中文文题: 一般不超过 20 字 .

2.2  作者姓名 :按署名顺序排列 . 作者之间以“,”分隔 .

2.3  作者机构

     作者机构 应写正式全称,不用简称,后加城市名、邮政编码及国名 .

      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,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,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 .

     机构之间以“ ;” 分隔 .

2.4  摘要

     中文摘要的篇幅 300字 左右,建议作者给出长摘要 .

     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 .

     摘要应包括 4 个层次: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 .

     摘要不分段,独立成篇,意义完整;信息具体: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,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;不使用图、表、参考文献、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 .

2.5  关键词

2.5.1  应有3~8个关键词.

2.5.2 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.

2.5.3  关键词之间用“;”分隔.

2.5.4 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.

2.6  中图分类号   
   请在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第五版中查询获取.

3 英文摘要

3.1  文题

3.1.1  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 .

3.1.2  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,一律小写 .

3.1.3  第一个词不用冠词 .

3.2  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

3.2.1  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 .

3.2.2  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:例如: LI Feng, WANG Dazhong. (名中字与字的拼音不用半字线隔开)

3.3  作者机构 的英文:应写正式全称,不用缩写 . 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,要加国名 .

3.4  摘要正文

3.4.1  字数为 200 单词左右 .

3.4.2  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 .

3.4.3  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 .

3.4.4  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 
 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; 尽量使用简单句; 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; 以重要的事实开头,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;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,多使用主动语态 .

3.5  关键词

3.5.1  关键词的内容、数量和顺序,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 .

3.5.2  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,一律小写 .

3.5.3  关键词之间用“;”分隔 .

3.5.4  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 .

4 量名称、量符号与量单位

4.1  严格执行国家标准,正确使用量的名称、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.

4.2  文中所用量符号,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.同一个量的符号,应全文统一.

4.3  量符号、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,一般用 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 表示,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.

4.4  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, 留一个半角空格.如“10毫米”应为“10 mm”.

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

5.1  斜体

  量的符号、 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、 一般函数符号、 变数符号 .

5.2 黑斜体

  矢量 ( 向量 ) 的符号、 矩阵的符号、 张量的符号 .

5.2 正体

   SI 词头和量单位, 从文字转化的角标,阿拉伯数字,叙述性文字,化学元素符号,缩略语,仪器的规格型号,某些常数的符号(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 e 、圆周率 π、复数的虚部i 或j ), 数学运算符(如 : 矩阵转置号 T 、微分号 d 、偏微分号?、连加号∑、对数号(lg 、ln 、lb)及 sin 、tan 、lim 、min 、max 等)。

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

6.1  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.

6.2  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.

6.3  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,向左或向右,每3位空一格.如 “π= 3.141 592 6”.

6.4  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,使数值范围在0.1~999之间.

7 插图

7.1  插图的数量:一般不超过6幅.

7.2  插图的幅面: h × = 50 mm×70 mm.

7.3  插图的精度:约600 dpi.

7.4  图注的字体、字号

     字体:汉字用宋体;英文和数字用 Times New Roman.

     字号:统一用小五号 .

7.5  图线要求:主、辅线分明.

     轮廓线、框线、曲线用 粗线 ( 0.8 p ,或 0.3 mm );

     尺寸线、指引线、坐标轴用 细线 ( 0.4 p ,或 0.15 mm ) .

7.6  函数图要求

     标目中,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,如“ p / MPa”;

     标线 数目:3~7个;

     标线 方向:刻度朝向图内;

     标值 圆整:宜为2、5、10、20、50、100、500、1000的整倍数.

7.7  照片、灰度图:清晰.

7.8  地图、显微图: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.

8 表格

8.1 表格的宽度:一般限25汉字(或48字符).

8.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“三线表”.

8.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.

8.4 三线表的表头中,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,如“ p / MPa”.

9 参考文献

9.1 参考文献的要求

9.1.1  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.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6条.

9.1.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,对其编码,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.

9.1.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“姓前名后”.作者的”名”部分缩写,不加缩写点.

9.1.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,超过 3 人的,余者写“,等”或“,et al”.

9.2  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 如下(其中空格、标点照写)

文献类别

著 录 格 式

专著

译著

文集

期刊析出文章

文集析出文章

学位论文

专利文献

技术标准

科技报告

报纸析出文章

文献的网络版

作者.书名[M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: 起始页码-终止页码.

原作者.译著名[M].译者,译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: 起始页码-终止页码.
作者.文集名[C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: 起始页码-终止页码.. 
作者.文题[J].刊名,年,卷(期): 起始页码-终止页码.

作者.文题[C]//编者.文集名.出版地:出版者, 出版年: 起始页码-终止页码. 
作者. 文题[D].所在城市:保存单位, 发布年份. 
申请者. 专利名:国名,专利号[P]. 发布日期.
技术标准代号.技术标准名称[S].地名: 责任单位, 发布年份.

作者. 文题,报告代码及编号[R].地名: 责任单位, 发布年份.

作者. 文题[N].报纸名, 出版日期(版次).

作者. 题名[EB/OL].(更新日期). http://……

      注:对于拥有doi编码的文献,建议在文献信息末尾添加doi信息。  

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0-12-01